傳統中藥鑒別主要通過眼觀、手摸、鼻聞、口嘗、水試、火試等手段,根據經驗判斷藥材的真偽優劣和大致產地,需要檢測人員擁有豐富的經驗,可靠性和重現性較低。隨著化學檢測技術的進步,薄層色譜、液相色譜等能夠準確檢測出樣本之間的差異,但前處理耗時費力且檢測成本高,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對甘草在線快速分選的要求。高光譜成像技術集成了光譜技術和機器視覺技術,能夠同時研究對象品質屬性的光譜信息和圖像信息,是一種無污染、快速、無損、低成本的檢測技術。高光譜成像技術在中藥材領域應用較少,本研究希望通過高光譜成像技術從可見-近紅外(VNIR)和短波紅外波段(SWIR)獲取甘草高光譜信息,利用光譜特征的差異反映藥材內部物質特性的差異7,同時融合圖像紋理信息,快速無損地實現鑒別不同產地的甘草。
1材料與方法
1.1藥材
實驗用甘草藥材選自3個具有代表性的甘草產地,分別是內蒙古,甘肅和新疆。將每批藥材選用30片按矩陣排列,54批次甘草藥材共可收集到1620個甘草樣品用于高光譜圖像分析。按照算法將樣本分成訓練集和測試集,其中訓練集1085個樣本,測試集535個樣本。
1.2儀器
本研究應用的高光譜相機,可采用杭州彩譜科技有限公司產品FS-15進行相關研究。短波近紅外高光譜相機,采集速度全譜段可達200FPS,被廣泛應用于成分識別,物質鑒別,機器視覺,農產品品質,屏幕檢測等領域。
1.3高光譜成像系統的圖像采集
為使采集到的圖像不變形失真,需對樣品和物鏡之間的距離、相機曝光時間和平臺移動速度等參數進行調整。為保持數據集大小一致,確定VNIR范圍長度為870像素,SWIR范圍長度為1350像素。
2結果與分析
2.1 VNIR和SWIR的原始光譜曲線分析
可見-近紅外(VNIR)和短波紅外(SWIR)范圍內的原始光譜見圖1,VNIR范圍內898~1042 nm波段和SWIR范圍內1600~1751 nm波段信噪比較低,因此,切去噪聲明顯的部分,選用VNIR前181個波段區間(435~898 nm)和SWIR前421個波段區間(898~1600 nm)的光譜進行分析。
通過閾值分割、去除干擾背景之后,提取出甘草樣品的感興趣區域,收集54批甘草藥材中1620個樣品的VNIR和SWIR光譜,分析不同波段下1620條光譜曲線,其中內蒙古630條,甘肅510條,新疆480條。對不同產地樣品的光譜曲線求平均光譜,得到不同產地甘草在VNIR和SWIR的平均光譜見圖2。從圖中看出新疆的甘草在VNIR和SWIR范圍內都表現出較高的反射強度,在SWIR范圍內蒙古和甘肅對應的曲線具有相似的趨勢,僅在900~1050 nm和1500 nm之后分開。從整體上看不同甘草產地樣品的光譜曲線趨勢相似,沒有十分明顯的差異。同時也發現在某些波段對應反射率不同,代表其內部的化學成分含量或物理性質有差異,這可能是由于不同產地的土壤環境,光照條件和培育種植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的。
3討論
傳統的藥材產地分類方法無法實現快速在線監控,需要借助光譜與化學計量學手段提升中藥過程控制,實現中藥質量數字化。本文利用3個維度數據融合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分類模型的準確率,基于全波段的光譜和圖像融合可以達到最佳精度,SPA波段的全數據融合僅利用28個特征波長便可達到全波段的分類效果。隨著儀器精度的提升和數據處理算法進一步優化,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藥材產地分類、基原鑒別和品質分級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。
銷售直撥:13858065387
固定電話:13858065387